主推技术基本信息 | |||
技术单位 | 华南农业大学 | ||
联系电话 | +8613560008927 | 邮箱 | maxu1959@scau.edu.cn |
联系人 | 马旭 | 手机 | 13560008927 |
技术名称 | 杂交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 ||
是否被列为全 国农业主推技 术 | 否 | ||
技术应用品种 | 水稻 | 技术类型 | 农业机械化技术 |
是否为往年省级主推技术 | 是 | 计划推广时间 | 2月,3月,4月,5月 ,6月,7月,8月,9月 ,10月,11月 |
技术特色特点 |
技术解决的主要问题(限800字): 水稻机械化种植方式主要有机直播和机移栽2类,机移栽包括毯状苗机插秧、钵体苗机栽植和机抛秧等。相比而言,毯状苗机插秧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水稻机械化种植方式,主要应用在日本、韩国以及我国以常规稻种植区,是我国水稻种植的主要机械化生产方式之一。但该技术应用于杂交稻时高产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产量与人工插秧相比偏低,其主要原因是毯状苗育秧时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且机插时根系损伤较重,严重影响杂交稻高产优势的发挥。生产实践与研究表明,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栽培上要求培育壮秧,少本栽插,一般要求栽插1~3株/穴。为此,近年在广东省江门市、肇庆市、清远市、河源市和汕头市,以及国内四川和浙江等省开展了“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与精准耦合栽插技术”的试验研究和大面积示范应用。该技术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1)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培育适合机插的健壮条形毯状秧苗。采用50g-60g/盘的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播种育秧,保障种子有良好的生长空间和营养环境,培育健壮的条形毯状秧苗。 (2)采用播种条数与插秧机精准耦合栽插方法实现杂交稻1~3株/穴精准栽插。精密条播实现种子在秧盘内呈线条状有序排列。使用插秧机栽插时,横向送秧次数与条播行数一致(如16次、18次等),确保秧爪中心与秧苗苗带中心重叠,减少主根系损伤;根据不同秧苗密度调节纵向取秧量大小,保证1~3株/穴少本精准栽插。 试验表明,采用该技术进行杂交稻机械化育栽插作业,秧苗健壮,栽插根系损伤少,每穴栽插秧苗符合少本栽插的农艺要求,既节省种子,又提高产量,为杂交稻机械化育栽插作业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将推进我省杂交稻种植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
与现有或同类技术的比较优势(限800字): (1)与现有毯状苗机插秧技术相比,可节省种子,提高秧苗素质,条形毯状苗精准耦合栽插提高栽插质量和产量。传统的毯状苗育秧播种密度为90g-120g/盘,该技术的毯状苗育秧播种密度为50g-60g/盘,降低了播种量。实际栽插时用秧量相当,20-22盘/亩,因此节省种量约45-50%。采用条播毯状苗与插秧机精准耦合栽插实现杂交稻1-3株/穴,栽插质量显著提高,单产也显著提高。试验表明,采用50g/盘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与精准耦合栽插技术,与钵体苗人工手插相比2017年-2021年亩产量略高或相近;与传统机插秧相比亩产量增加5-12%。 (2)与机直播相比,具有更好的区域适应性和产量稳健性。机直播是一种省工、省力、节本、节能、节水高效的种植方式,但直播技术受自然条件、种植制约制约,尤其是容易受积温、土壤平整、种子处理、水层控制、除草技术、天气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本技术能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破解茬口矛盾,通过低播量精密育秧,提高秧苗素质,通过耦合栽插,提高栽插质量,实现符合杂交稻栽培农艺要求的1-3株/穴精准栽插,确保杂交稻高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无论是双季稻区还是单季稻区,该技术都具有良好的区域适应性和产量稳健性。 (3)与钵体苗机移栽和机抛秧相比,具有节本增效等优势。现有钵体苗机栽植技术的优点在于栽插时几乎没有根系损伤,从而可获得高产。但钵体苗育移栽环节的成本相对较高,特别是钵体苗移栽机及适应的钵体苗育秧盘价格昂贵,作业效率也相对偏低,与本技术相比,其经济效益相对偏低。钵体苗机抛秧技术目前处在试验阶段。 |
技术要点以及对生态环保的影响(限800字): (1)选用杂交稻品种进行催芽,统计发芽率,种子发芽率≥85%时,采用50g/盘的低播量育秧,当发芽率<85%时,按比列增加播种量。 (2)使用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2ZSB—500型水稻秧盘育秧精密播种自动化生产线”或其它育秧设备,进行低播量精密条播壮苗成毯育秧,条播行数与插秧机的横向送秧次数相匹配(如14次、16次、18次,目前以18次为佳)。 (3)使用高速插秧机栽插时,横向送秧次数固定到与条播行数一致,确保秧爪中心与秧苗苗带中心重叠,条播有效避免了主根系损伤,根据不同秧苗密度调节纵向取秧量大小,即调节取秧面积,实现农艺要求的杂交稻1~3株/穴少本稀植的精准栽插 。 (4)其它环节与现有机械化育插秧方法相同。这项技术主要改变育秧技术,插秧只需在现有插秧机上调整,不需要改变插秧机结构,具备易推广的特点。 (5)该技术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适应性,环境污染少,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 。 |
技术适宜推广区域(限500字): 适用于双季稻作区和单季稻区的杂交稻生产区,对广东双季稻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
获得荣誉及其他注意事项(限500字): 该技术2020年12月作为“水稻机械化精准育插秧新技术与装备的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获2019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