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6日,为广东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华南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谢青梅院长一行7位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奔赴韶关南雄市,他们深入主田镇朱田村烟草生产基地、雄州街道迳口村黄金香印葡萄扶贫产业园、湖口镇众田中草药基地、珠玑三佳农业公园、广东汇邦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地,详细了解南雄市的烟叶生产、扶贫产业、中药材产业发展、数字乡村建设等情况。
全面合作导入科技创新资源
华南农业大学与南雄市建立全面战略合作,既助力南雄市乡村振兴,又为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提供平台。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华南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谢青梅教授在座谈会上表示,学校将围绕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干部挂职、人才培育、共建创新平台和乡村文化历史等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全面导入科技创新资源,既有华南农业大学的创新资源,也有其他涉农高校的资源,既有国家层面的资源,也有省里的创新资源,打造一批乡村振兴共同体,培养一批乡村振兴人才,提升乡土专家素质,安排一批专业学位研究生常驻产业园进行课题研究,培养一批把论文写在南雄大地上、具有南雄情怀的高层次人才。同时组织大学生到南雄开展教学实习、实践实训,为南雄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顶层设计数字乡村建设
南雄市今年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但如何高水平建设好数字乡村是摆在南雄面前的一道难题。针对目前南雄乡村数字信息化刚起步、零散未成规模的信息孤岛现状,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原院长刘财兴教授将组建团队与南雄市人民政府就“南雄市数字乡村系统构建与数据协议设计”开展深入合作。
支撑农业支柱特色产业
南雄市是我国著名的浓香型优质烟叶产区之一,已有300余年种植历史,所产烟叶生产的烟叶以香气浓郁、品质优良著称,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知名度,被国家烟草专卖局列为全国现代烟草农业整县推进单位,烟农已发展至近万户。南雄市分管农业的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英宏表示,通过黄烟和水稻轮作,种植在为紫色砂页岩发育的土壤上水稻稻米品质非常好,未来可以培育相关新产业,提升综合效益,通过品牌塑造,打造高品质烟稻,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为更好推进支柱产业黄烟种植可持续发展,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华南农业大学烟草专家陈建军教授认为,目前一是争取烟草行业支持,通过政产学研结合,启动南雄黄烟博物馆筹建工作,以丰富的实物、图片、模型及文字资料,生动反映南雄黄烟的种植、干燥、加工的历程和黄烟文化遗产,同时丰富旅游资源;二是开展烟草育苗大棚、烤房等设施闲置期综合利用开发工作,产业导向,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促进烟农、烟社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目前可重点考虑结合南方草莓及其种苗需求,建立草莓种苗基地,发展草莓产业。据悉,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沈锦辉副教授团队先后开展了紫色砂页岩开发与利用、植烟沙泥田改造与烟叶质量提高技术等研究,为解决当地水土流失、沙泥田烟叶质量不佳等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用技术。近三十年来,陈建军教授团队围绕广东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系统地开展了优质烤烟品质形成的碳氮代谢机制及其调控技术研究工作,构建了烤烟增温育苗技术体系,形成了烟草移栽促根剂使用技术等一批实用生产技术,为南雄烟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套种技术打造高附加值产业
在雄州街道迳口村黄金香印葡萄扶贫产业园,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华南农业大学张林教授看到葡萄大棚连片种植了一千多亩葡萄,立即提议可转化华南农业大学成熟的“葡萄+草莓”套种技术成果,葡萄和草莓生产和销售可以共用相同的设施和渠道。据悉,华南农业大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华南地区生长和育苗的系列草莓品种,与葡萄生育期大部分错开、空间互补,与葡萄套种技术得当,还会对葡萄生产产生正效应,亩产可达3000斤,按照往年市场行情计,每亩产值可达4.5万元以上,去除成本1万元/亩,每亩葡萄园可增收3.5万元以上,草莓还可以加工成市场上深受欢迎、需求很大的草莓酱等系列产品。
张英宏表示,接下来将积极与华南农业大学进行对接,尽快建立市校全面战略合作,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确保市校全面战略合作真正落实落地,为南雄农业农村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结出合作硕果。
【记者】温志勇
【通讯员】孙雄松
【来源】南方+ 南方农村报 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