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同奋进 凝聚共识齐发力 我校召开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共同体建设的座谈会

发布者:科学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发布时间:2020-11-28浏览次数:357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回信精神,充分发挥涉农高校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更懂农业、更亲农村、更爱农民的优势,为广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科技支撑和服务保障。1125日,华南农业大学在行政楼5楼会议室召开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共同体(简称“共同体”)建设座谈会。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韶关学院、嘉应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2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共同体的建设思路和方案,会议由华南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谢青梅主持。



会议伊始,谢青梅介绍了共同体的建设背景,回顾了近来年华南农业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喜人成绩,展望了学校未来发展思路。她强调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共同体有利于整合省内涉农高校和高职院校的资源,实现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大大提升广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希望与会高校不忘涉农高校初心,勇担乡村振兴使命,凝聚共识,推进共同体建设,共同发力广东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随后,广东海洋大学尹福泉、嘉应学院沈健、韶关学院陈晓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陈金辉等分别介绍了各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


  

  座谈会上,华南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田兴国从项目背景、建设思路、建设方案、经费使用、建设目标等五个方面汇报了共同体建设方案。他指出当前高校服务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系统性挑战,二是服务资源挑战,三是服务经费挑战,四是服务距离和能力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就需要高校做出改变,而改变的核心则是变传统的单纯项目合作为高校协同服务。他提出组建“1个非产区涉农院校(华南农业大学)+1个产区涉农院校+1个服务区的职业院校+N个乡村振兴主体(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的“1+1+1+N”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共同体设想;与产区涉农院校协同组建多层次全产业链专家服务队伍,培养不同学历层次的乡村振兴人才,构建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示范推广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成果库、术需求库和知识库等。与会专家围绕“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共同体”建设内容、运行机制和建设目标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广泛深入地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华南农业大学提出的建设方案思路清晰,定位准确,较好地把产区涉农院(职)校特色与华南农业大学(非产区)的优势相结合,契合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要求。希望华南农业大学发挥广东省高校服务乡村振兴“领头羊”的作用,统筹引领全省产区(涉农)院(职)校服务乡村振兴,进一步完善联动机制,探索协同服务模式,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为广东乡村振兴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助力广东乡村全面振兴。

  (文/图 华南农业大学 谭涛 田兴国)